发布日期:2024-07-23 17:59 点击次数:158
嘉实致兴定开债发起式为债券型-长债基金,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无股票类资产,债券占净值比122.54%,现金占净值比0.33%。
汇添富利率债为债券型-长债基金,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无股票类资产,债券占净值比97.42%,现金占净值比0.04%。
前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遗址,是内蒙古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我国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最早年代为距今约50万年,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通过大窑遗址石器的研究可以发现,从早到晚,石器制作技术一脉相承,为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大公报记者 王月 报道)
大窑遗址全貌。受访者提供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隐藏着一段远古的历史。大窑遗址自1973年由内蒙古的第一代考古工作者汪宇平先生在进行野外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以来,就与汪家祖孙两代密不可分,汪英华,一位年轻的考古学家,带着爷爷汪宇平的遗愿,踏上了探寻旧石器时代大窑遗址的旅程。祖孙两代人跨越时空的界限,共同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先后参与见证大窑遗址从最初单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逐渐朝着集考古研究、保护规划、展览陈列、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多方向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发现大窑遗址: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历史
大窑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历史,说明中国的北方草原地带也是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由此开启了北方草原地带人类文明起源的时代序幕。
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市区出发,驱车往东20公里左右,便来到新城区保合少镇大窑村。大窑村地处大青山前丘陵地带,大窑村南山,岗阜起伏,沟壑纵横,登高远眺,大窑村尽收眼底。大窑遗址就位于大窑村的南山上。遗址核心区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遍布花岗片麻岩和燧石(俗称火石)。这些石头质地坚实,是古人打制石器的绝好材料。50万年以来,不同时期的古代先民开采石料,制作石器。之后,由于时代的变迁,部分深埋于黄土之中。近代,由于水土的流失,在长期的雨水冲刷下,在南山阴坡从东往西依次形成八道冲沟,使地下埋藏的远古石器显露出来。
汪宇平先生。受访者供图
从1956年汪宇平运用乘火车、驾驴车、坐汽车和步行等交通方式辗转13天到达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萨拉乌苏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启了内蒙古本土考古专家对旧石器时代研究新的序幕。
从此,汪宇平在内蒙古境内骑行数千公里,寻遍全区各地。直至1973年10月,汪宇平在当时的呼市东郊保合少乡文物征集后,又向往常一样的向当地村民询问哪里有好的坚硬的石头?(这也是寻找石器时代遗址线索的好方法)。在村民口中得知在保合少镇东5公里处的大窑村南山有 “火石”,是好的石头、坚硬的石头时,汪宇平诧异着骑自行车赶往该地点,当在大窑村南山坡上寻找到大量可以制作石器的燧石(当地人称之火石)并随之在地层中陆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古人类打制的石器时,标志着内蒙古旧石器时代考古翻开了的新篇章。这一天是1973年10月11日。
发掘大窑遗址:测定出四道沟最早距今50万年
1976年9月,由原内蒙古博物馆和北京大学考古系共同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在中国著名考古专家吕遵谔的指导下,对大窑遗址二道沟地点进行了发掘。曾经发现“北京猿人”,中国著名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专家裴文中、贾兰坡先生也先后亲临大窑遗址考察,并指导发掘研究工作。之后,两位先生对大窑二道沟地点的发掘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同时对出土的石制品类型和文化特点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给与肯定,裴文中将大窑二道沟地点命名为“大窑文化”。
汪宇平先生在大窑遗址。受访者供图
1979年,中科院的考古专家与汪宇平在周边进行考察时在大窑四道沟的红色土层中发现了年代属于旧石器时期早期的打制石器。因此1980年至1983年,汪宇平率队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在四道沟地点进行发掘,先后出土了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数以千计的石器,此外还有石锤、石核等。同时还发现了肿骨鹿化石和古人类用火的遗迹。此后根据古地磁等考古年代学测定,大窑四道沟地点最早年代为距今70万年。这就将内蒙古有古人类生活的年代推溯到旧石器时期早期,与“北京猿人”时代相仿或更早。
大窑遗址四道沟地点1983年剖面。受访者提供
大窑遗址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已经确定出核心区域的分布范围,确定了大窑遗址作为罕见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连续使用的大规模旷野型石器制造场的遗址属性,奠定了大窑遗址作为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最重要遗址之一的重要地位。
保护大窑遗址:祖孙两代考古接力赛交棒成功
大窑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公布之日起其管理权归属于原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现内蒙古博物院),并成立专门的大窑遗址保护机构,由内蒙古博物院派专人进行遗址本体日常巡视及管理工作。
从小在爷爷汪宇平熏陶下的汪英华,从1990年跟随中国著名考古专家吕遵谔学习旧石器考古。学成之后,进入内蒙古博物馆工作,跟随爷爷汪宇平一起从事大窑文物的保护工作。直到1998年汪宇平退休,大窑文化保护工作的接力棒交到了汪英华手中,开始了孙辈考古的新征程。
大窑出土细石核。受访者供图
随着大窑遗址的逐步展现出来。内蒙古对大窑文化科普开始兴起,参观人数增多,再加上风蚀雨浸,大窑遗址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从2000年之后,汪英华再遗址保护方面展开了相应工作。
2003起,汪英华作为《大窑遗址保护规划》的策划,组织了由原内蒙古博物馆与中国遗产研究院(原中国文物研究所)共同编制的《大窑遗址保护规划》的工作。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大窑遗址保护范围(内政字[2004]167号),遗址分布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到2005年5月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大窑遗址成为我国第一个完成保护规划的旧石器时代旷野型遗址(批号:文物保函[2005]549号)。在该规划中汪英华提出旷野型遗址剖面保护的前瞻性理念,此后这一理念在此后众多旷野型遗址保护发掘中被广泛采用。
研究大窑遗址:进行多方向发展模式的探索
2007年,内蒙古博物院正式成立。2009年汪英华进入了内蒙古博物院展览陈列部,不仅要从事大窑遗址保护、研究工作,还要负责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展览大纲的编写等工作。
汪英华讲解石器制作工艺。受访者供图
大窑遗址从最初单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逐渐朝着集考古研究、保护规划、展览陈列、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多方向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而从1983年四道沟地点第一次发掘结束到2010年,大窑遗址四道沟地点地层剖面已经历经了近30年的风蚀雨浸,剖面破坏严重。
大窑二道2012发掘剖面。受访者供图
2011年,在内蒙古博物院领导的支持下,汪英华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对大窑遗址二道沟、四道沟地点进行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尤其在四道沟地点有重要收获。之后对四道沟地点进行新的年代测定,最新的测年表明大窑遗址四道沟地点最早年代为50万年,虽然较之前的测年70万年晚了20万年,但依旧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年代与“北京猿人”相当。2014年,内蒙古博物院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建立“内蒙古旧石器研究中心”,汪英华为负责人。
龟背形刮削器。受访者供图
内蒙古旧石器研究中心在旧石器时代实验考古学方面取得突破。2016年至今,双方科研人员突破重重阻力和困难,在石质工具的复仿制程序、工艺上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立了新旧石器复仿制的工艺体系,为博物馆展示宣传、文创产品利用开发、科普研学等业务的后续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目前,实验室已经可以模拟制作出距今50万年至距今5000年不同时期的石制品。这为辨识不同时期先人石器制作技术的发展与演变学找到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复原的石器制作过程,为博物院石器时代展览中观众提出的可视性差、无法理解为何叫做石器、太过专业化等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
2017年,为献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内蒙古博物院推出了大型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工程“文明曙光——内蒙古地区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历史文化陈列”。汪英华作为策划、主笔,编写了展览陈列大纲,主持了展览的深化设计、文物遴选、展厅布置等各项工作。其中在深化陈列布局上根据内蒙古史前文明的实际情况,打破了以往展览单一展线在展示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开创性的提出 “双展线螺旋展示”的布展理念,获得了院领导和中标公司的肯定,更改了已中标的展厅设计方案。“双展线螺旋展示”方案实施后将内蒙古地区丰富多彩的旧石器、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文化浓缩到一个1200平方米的展厅之中,实现了展厅布局错落有致、文化遗存序列明晰,展览展出后获得了各方高度的评价。
2018年,李锋、陈福友、汪英华、高星等三代考古专家由于在《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石叶技术所反映的技术扩散与人群迁移》《欧亚大陆最东端的莫斯特遗存:内蒙古金斯太遗址研究》等方面建树,荣获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金鼎奖是中国考古研究领域的最高奖之一。
三十年多年的文博和考古的专业积累,使汪英华有了更宽阔的视野,亦能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北方地区古人类的发展与演化的历程。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先祖,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这是我们培育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是我们实现文化认同和精神统一的根基。而汪英华,作为一名文博考古工作者,愿意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汪宇平和汪英华祖孙两代人共同书写了一段探寻真相、传承文明的动人篇章。
人物简介:
汪英华,男,1970年5月生,满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文博、考古系列研究馆员(正高职称),就职内蒙古博物院文物保护部。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陈列展览、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内蒙古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南通股票配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玉石器类)。主要负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考古研究以及博物馆陈列、遗址保护等工作。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
Powered by 联华证券机构_专业股票配资_正规专业股票配资_在线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